我现在已经养成了用ai的习惯,从早上一直忙碌到下午,我终于抽出时间通过ai来整理我今天的思维。

我往DeepSeek的对话框里敲下一个问题:”普通人怎样才能一辈子不用上班?”原本以为AI会给出理财或投资建议,但屏幕上显示的答案着实让我后背发凉:
“所有需要主动维护的关系都是负债,真正的高手在搭建自动运转的系统。”
当朋友圈还在教人混圈子、搞人脉时,怎么找项目的时候,很多人却在你看不见的地方,借助AI搭建了自己的搞钱体系。
“社交神话”正在坍塌
三十年前,深圳招商局大厦的旋转门前,西装革履的销售代表们相信”关系就是生产力”。他们用现金塞满LV公文包,在酒局上喝到胃出血,只为换来一张写着手机号的名片。
15年前房地产公司如雨后春笋,上海的大街小巷沿街店铺,到处都是地产中介公司,他们相信一个电话就是一个客户,他们每天打三四百个电话。
直到现在,每一个人都通过自媒体有了第1批粉丝。
但是,自从AI的到来,这种原始的客户积累方式,正在遭遇降维打击。
马云在湖畔花园闭关研发支付宝时,连续九个月没有参加任何行业论坛;
雷军做小米手机初期,把自己锁在办公室写了158个版本的MIUI系统。
看似”反社交”的行为背后,藏着更残酷的真相:当你在酒桌上加微信时,有人在用爬虫批量精准用户的联系方式;当你参加行业峰会蹭合影时,有人的AI助手已经分析了5000份商业计划书。
强者真正的底牌
在杭州某创投的办公室,我见过最震撼的”矩阵管理系统”。
三块电子屏实时滚动着多个行业的数据,AI自动标注各行业KOL的情绪倾向和决策风格。

开发者是位95后女生,她的”数字分身”每年自动处理2000+精准高净值客户,筛选出不到10个真正值得见面的大佬。
这印证了DeepSeek的说法:高价值社交从不是靠觥筹交错维系,而是用算法构建精准的”需求匹配系统”。
三步搭建收益管道
普通人要想摆脱上班,必须懂的”系统建造术”。我耗时三个月测试,总结出可复制的框架:
-
知识印钞系统:用DeepSeek深度求索矩阵式生产内容 别再当苦逼的日更博主。用AI建立内容工厂:DeepSeek批量生成一个月的优质内容,最后用自研的矩阵分发系统同步推送30+平台。
-
自动化盈利系统 后端搭建自己收款脚本,尽量减少人工的参与,越是需要用人地方,越是让AI来代替,把更多的时间精力用来打磨产品。
-
资源引力系统 AI每天扫描10万条评论,自动识别有需求的客户资源。当对方在评论区抱怨”怎么做?”时,用AI生产的100篇文案,循环批量私信用户。
写在最后
当打工人在焦虑35岁失业时,第一批会使用AI系统建造者已实现”收入脱勤”。他们不需要打卡坐班,因为每个凌晨三点,都有数百个数字员工在云端自动工作。
你应该明白:真正的人脉不在朋友圈里,而在你自己搭建的收益管道里面;所谓的财务自由,本质是建造一个能自动捕获财富的精密机器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