本文背景

用过AI的人都有类似经历吧?

‘你好。’

‘你能帮我写一篇文章吗?’

‘我想让你帮我分析一下这个问题。’

结果普通AI给出的回答要么过于简单,要么答非所问,要么像在背教科书…

很多人说,要想用好AI,就必须学会提示词(Prompt)——就像和人交谈需要说对方听得懂的话一样,和AI对话也需要用它理解的’语言’。  

特别是当我看到有很多AI大师拿MBTI性格分析师文章润色专家读书达人短视频文案专家等提示词举例,还都需要学习各种复杂的提示词技巧…

我只想说:这也太麻烦了吧?

用AI的本质不就是为了方便吗?结果为了方便,反其道而行,越学越多?

这也是我现在几乎不开课程的原因,用AI其实完全不用这么复杂——用灵想AI就够了!

我自己就每天在用灵想AI,也没有用什么特别的技巧,直接按照想法一步步输出文章。不需要学习AI,也不用学习什么提示词,而是让AI更直接的方便我们使用。

比如我今天想写一篇文章,因为快到春节了,主题是:

  • 第一批“返乡潮”来袭:卷不动的中年人,提前回家过年

第一步:

直接把主题提交给灵想AI里面的《万能爆文写作》

5abc4a6e-d794-4eb9-ba30-0b7d3cc79a1f

《万能爆文写作》是灵想AI里面一个非常灵活的写作应用,能够根据主题,一步一步引导用户写出符合心意的文章,具体看看是怎么写的:

765bea92-fd1c-46b2-a8f6-4f8cb40e9cbe

提供了四个类别供我参考:

  • 社会观察类:深入分析这一社会现象背后的原因和影响
  • 人物故事类:通过具体人物的故事来展现这一群体的真实状态
  • 问题探讨类:探讨这一现象折射出的社会问题
  • 深度报道类:结合数据和案例进行全面分析

第二步:

我选择人物故事类,而我也懒得打字,直接输入:2 a1937e37-fa82-4dcf-8779-646b4ed29ab4

它给我提供了三种选择,分别是:

  • 典型人物叙事结构

    开头:人物的现状描写(提前返乡的场景)

    主体:人物的经历和心路历程(为什么选择提前返乡)

    结尾:人物的思考和未来打算

  • “三段式”故事结构

    过去:曾经在城市打拼的故事

    现在:选择提前返乡的转折

    未来:对生活的新期待

  • SCQA结构

    情境:描述当前提前返乡现象

    冲突:描述人物在城市面临的困境

    问题:为什么选择提前返乡?

    答案:通过人物的选择和感悟给出答案

第三步:

我选择了第三种,输入数字:3

d1c85c59-cd8d-4c2c-b695-262e783ec1c8

它已经帮我写出了具体的大纲:

一、情境(Situation):

  • 春运还未开始,火车站却已经出现返乡人潮
  • 聚焦一位45岁的主人公老张,提前收拾行李准备返乡
  • 描写他简单收拾行李的场景,暗示城市生活的简单与漂泊

二、冲突(Complication):

  • 回顾老张在城市的打工经历

    • 最初的憧憬与奋斗
    • 年龄带来的职场竞争力下降
    • 互联网时代新技能的学习压力
    • 房租、物价上涨带来的生活压力
  • 与年轻人的代际差异和职场困境

三、问题(Question):

  • 为什么选择提前返乡?是逃避还是释然?
  • 中年人在城市是否还有打拼的机会?
  • 返乡后的生活将何去何从?

四、答案(Answer):

  • 主人公对城市生活的重新认识
  • 返乡选择背后的思考和智慧
  • 对新生活的规划和期待
  • 对”奋斗”和”生活”的新理解

第四步:

确定字数和写作风格,我要求第一种:

13329c42-559f-4233-bdf5-c3c758a806f0

并且在要求扩写一下字数:

6a7e891a-6c72-4cdb-87c4-c6d28d28f593

导出一段看效果:

腊月初六,北京西站候车大厅里已经坐满了提前返乡的旅客。45岁的老张蜷缩在角落的长椅上,两个编织袋就是他在北京十年的全部家当。袋子里装着几件换洗衣服,一些常用工具,还有儿子特别交代带回去的零食。

“往年都是廿八廿九才走,今年提早了。”老张把饭盒装进背包,露出一丝释然的笑容,”回家总归是好的。地下室退了,这趟回去就不打算再来了。”

十年前来北京时,老张和很多人一样,怀揣着在大城市打拼的梦想。拿着技校文凭,凭借着吃苦耐劳的劲头,他从工地小工做到了装修队领班,最好的时候一个月能挣到一万多。

“那会儿确实觉得有奔头,租了个单间,想着再攒几年钱,把老家的房子翻新。”老张掰着指头算日子,”可这两年不一样了。疫情一来,活少了,竞争更激烈了。”

装修行业的竞争越来越激烈。年轻人熟悉网络接单、设计软件,老张却总是跟不上节奏。”现在客户都在网上找装修,要会用电脑做效果图,光靠经验不行了。”他尝试报了培训班,花了三千块钱学电脑,可总是记不住那些英文按键,最后还是放弃了。

“现在的年轻人,真是厉害。”老张感叹道,”我们工地上新来了个90后小伙,用手机就能画出效果图,客户一看就说好。以前都是我们老师傅凭经验,现在这些都不管用了。”

怎么样?是不是还不错?

说到最后

从最初面对 AI 不知道如何使用,到现在发现越来越简单,使用门槛越来越低,是不是也能感觉自己能更好的驾驭AI了?

这个演示只是我在日常写作、工作和生活中的一小部分展示,里面还有更多的写作应用和心得。建议大家多多使用,在这个日新月异的时代互相学习、共同成长。

声明:本站所有文章,如无特殊说明或标注,均为本站原创发布。任何个人或组织,在未征得本站同意时,禁止复制、盗用、采集、发布本站内容到任何网站、书籍等各类媒体平台。如若本站内容侵犯了原著者的合法权益,可联系我们进行处理。